北京大學
項目背景
近年來,國內的許多高校實驗室都出現過危險化學品爆炸、泄露、燃燒等事件,給學校、環境、人員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。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進一步完善,對于危險化學品的管理逐步形成一套系統化的管理體系。
在此形勢下,智能危化品管理柜,為實驗室危化品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法,提高管理水平,才能從根本上做到安全生產。
項目時間
2021年09月
客戶反饋
北京大學王教授說:“針對危險化學品管理問題的解決方案——建立試劑、藥品尋購系統。”王教授表示,該系統可以將所有公安部門備案的危險化學品納入數據庫中,避免采購人員通過非正規渠道購買管制試劑、藥品。此外,從申購、驗收到入庫使用、留存等多個環節進行閉環式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、互聯網式管理,準確了解實驗室中存放危險化學品的性質、位置和剩余量,從而降低處理實驗室事故的二次風險。王教授說到:“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諸如“五雙原則”)可以大幅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,但同時也加大了操作人員的實施負擔。今后的工作重點就是借助信息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手段與技術,在滿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,盡可能地減輕實驗人員的工作量,讓整個操作流程“合法合規,簡潔易行”。
隨時信息化技術的發展,王教授提到的危化品管理“五雙原則”的操作負擔現在已經迎刃而解。2021年11月,北京大學試劑管理平臺接入危化品全周期管理系統,搭載智能化學品智能柜,使用“RFID+二維碼”技術,利用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,實現危險化學品的全生命周期過程追蹤、信息監控和追溯。“我在領取試劑時,一刷臉就可以認證我的身份;取完試劑后,歸還時我也不需要在本子上登記寫一個大約余量,只需要在控制臺上一放,系統自動稱量,把試劑剩余存量傳輸到系統中,整個過程很暢通,感覺毫無管理的阻力,很方便,確實是大幅度減輕了我的工作量”,化學院的崔同學告訴我們。
項目現場